革命党彭家珍生平简介经历 曾为扫清革命障碍炸死良弼

2020-04-14 21:54

  彭家珍,字席儒,1888年4月9日(清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)生于四川金堂县。其父彭士勋任清朝主事,曾一度到日本考察,颇有志革新,在四川首倡新学,常念中国积弱,非武力不足以救亡。彭家珍一岁多时,其母因病不能抚育,由其父兼任鞠养。五岁时,父亲教他学习文天祥的《正气歌》,背诵如流。稍长,又教他读黄宗羲等人的书。因此,他自幼就对清廷高压汉人的政策不满。

  彭家珍于1903年2月从父命考入四川成都陆军武备学堂炮科,1905年冬毕业。因考试成绩优等,为四川总督锡良所赏识,派他赴日本考察军事,并委他从日本购买一批军火。这时留日学生中的革命派很多,他常与进步同学交游,从此遂抱保种救亡的决心。回国后,彭家珍充任四川新军第六十六标第一营左队排长,后又升任该营左队队官。1906年夏,革命党人谢奉琦等人在四川叙州府一带起义,未成。清吏大肆捕杀革命党人,彭家珍表面上戒备森严,暗中通知革命党人逃避,因而党人被捕的很少。这事后来被协统朱庆澜发现,彭被迫于1909年5月离开四川入云南,充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兼教练官。同年9月,又升任本堂提调。1910年4月,彭家珍随锡良入东三省,充任奉天讲武堂学兵营队官兼教习。新军第二十镇内有革命思想的军官,大都是他的学生。这时清廷政治更加腐败,全国各地革命浪潮风起云涌。他秘密联络奉天军界同志准备武装起义,未遂。1911年9月,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委彭家珍为天津兵站司令部的副官。他负责从奉天解送军米、手枪、马匹到天津,有机会与京津的革命党人经常接触,便由赵铁桥、黄以镛介绍加入了同盟会。他经常到国光新闻社参加革命活动,他还把陆军部发给天津兵站司令部的军用免票、半价票、输送军用物品票等私赠党人使用。这样,不仅革命同志往来自如,而且各种物资得以源源接济。

革命党彭家珍生平简介经历 曾为扫清革命障碍炸死良弼

  1911年10月上旬,第二十镇从新民府调往滦州参加永平秋操。10月10日,武昌起义爆发,秋操停止。清廷随即令调第二十镇南下攻打武汉革命军。该镇统制张绍曾据守滦州,按兵不动,并联合蓝天蔚等人签名,盖用了第二十镇统制的关防,于10月29日向清廷提出“政纲十二条”,请求速开国会,制订宪法,组织责任内阁,释放国事犯等要求。同一天,山西宣布独立,准备组织民军进攻北京。恰在这时,清廷由欧洲购买的一批军火(枪五千支,弹五百万发),从俄国运入关内。东督赵尔巽特派彭家珍、刘其达、张允仁三人负责押运。彭家珍利用机会先和他的学生商震、程起陆等人商定扣留方法,接着乃密电张绍曾,请他派兵截留。电云:“自鄂变以来,我军驰赴前方应敌,近日战事最为激烈。我军以军火缺乏,难挫顽凶,兹特购买大批军火,由西伯利亚铁道运经滦州,直赴前线援救。闻公等奏请立宪,原系崇尚和平,此旨正大,薄海钦迟。惟朝廷无立宪之意,不惜购买军火自相残杀。珍等恭逢运输之役,苦无挽救之方,军火到滦,望公等妥为保护是荷。”张绍曾得电,将军火扣留,并电迫清廷停战。同时,又电告鄂军政府,告以扣留军火的真情,示意及时进攻。清廷得电后,迫于形势,不得不颁布宪法十九信条,并特赦革命党人,图以此缓和革命。同时,又阴下毒手,由良弼与袁世凯派人合谋暗杀吴禄贞于石家庄,又撤掉张绍曾第二十镇统制的职务,削去他的兵权。因此,吴禄贞、张绍曾相约进攻北京的计划失败了。但是彭家珍并没有因此而灰心,仍然极力策动第二十镇军官王金铭、施从云等人秘密组织武装起义。

  1911年11月6日,清廷释放谋刺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、黄复生、罗伟章等人。他们出狱以后,乃赴天津组织秘密机关。12月1日,中国同盟会京津分会于天津义租界寓所成立。汪精卫任正会长,李石曾任副会长,分军事、文书、财政、司法、外交、交通等部,彭家珍在军事部任事。会后他和黄复生、赵铁桥、罗世勋四人被派往上海联络南方革命党人,请求接济北方革命运动。彭家珍、黄复生因此留沪研究制造炸弹的方法。接着,江苏都督程德全任命彭为北方招讨使,革命党人复推他为北方暗杀部部长。当自制炸弹试验成功后,他运炸弹由上海到天津。这时军事部经济困难,彭暗中把天津兵站司令部的军饷二百金献给同盟会,以作购买炸药之用。后来这事被赵尔巽发现,以盗饷罪由陆军部出令通缉。他被迫改名朋嘉桢,号锡三,仍然经常往来于京津之间,专门从事暗杀工作。当时被袁世凯暗中收买而背叛革命的汪精卫,以中国同盟会京津分会会长的身份,阻挠和破坏北方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。1911年12月27日,汪精卫暗中接受袁世凯的任务,以议和代表参赞的名义,自北京南下到上海,劝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位置给袁世凯,为袁效劳。

分享到:
收藏
相关阅读
热点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