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安吉、福建安溪、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调查

2019-07-19 12:59

  浙江在线5月17日讯 (浙江在线记者 许雅文 来逸晨) 茶产业,是中国很多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是以小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、品牌多而不强、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,限制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怎样寻求突破?5月16日,在第三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上,“三安”调查报告首次发布,报告总结提炼了浙江安吉、福建安溪、湖南安化(简称“三安”)等一批县域或区域茶业经济发展经验,希望为产茶县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。

  报告课题组组长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介绍,“三安”三地多山地丘陵地貌,适合茶叶生长,且都有千年以上的产茶传统,为中国产茶大县。近年来,“三安”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,把生态优势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市场优势,创造了“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,富了一方百姓”的奇迹。

  党政科学决策、培育龙头企业、科技文化推动、强化品牌建设、重视优秀人才,是“三安”经验给中国茶产业带来的5点启示。“三安”茶各展其长,各有妙招,但着力点却高度一致,就是坚持市场导向,着力培育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,把资本、技术、人才、市场等融合起来,放大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  在发展之初,安吉也曾经历过千家万户做白茶、千军万马走市场。而后,安吉加大年产10万斤以上茶叶的龙头企业培育力度,精心培育年产2万斤以上茶叶的精特茶企,鼓励企业兼并重组,才有了今日如“宋茗”“龙王山”“黄浦江源”等龙头企业;安溪大力推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生产经营模式,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流转,一批龙头茶企如“八马”等闻名全国;目前,安化黑茶已经基本告别小作坊的生产方式,全县150家茶叶加工企业中,规模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。

  从不起眼的山区县,到如今的茶产业强县,“三安”的发展经验也为偏远山区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。若想走向全国、甚至走出国门,不仅要重视茶叶品质,让茶叶有“生态味”,更要强化品牌,让茶叶有“文化味”。如安化黑茶不断创新文化传播形式,先后开展“挑担黑茶上北京”“安化黑茶少林泰山行”等活动,很多黑茶企业拥有品牌歌曲和艺术团体。

  “三安”更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极其重要位置。安吉划定安吉白茶永久保护区、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,实行分级保护;安溪创设“山长制”,推行全域生态化,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35万亩;安化坚守“小块茶园”“林中有茶、茶中有林”的生物多样性,力保每一片茶叶的安全、绿色、环保。

分享到:
收藏
相关阅读
热点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