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首批3座加氢站集中开建 我国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

2021-04-12 10:10

重庆市首批3座加氢站开建

重庆市首批加氢站8日集中开工建设。当地正加快形成制氢、储氢、运氢以及氢燃料电池系统、关键核心零部件、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的产业集群,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。重庆首批加氢站有3座,建成投运后,每天可满足约300辆氢能源公交车或480辆氢能源市政物流车的加氢需求。

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规划“十四五”时期油气氢电销售终端数量超过900个,将与新能源企业共同打造“能源+”生态,建立完善的现代能源多元供应体系。

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《2021-2025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报告》显示:

氢燃料被业界称为“终极能源”。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环保性能佳、转化效率高、加注时间短、续航里程长等优势,是未来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,是应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。
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年底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我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%左右。这意味着,当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,就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带来先发优势。随着各路资本的抢滩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初见雏形。

各省市发布氢能发展计划

从各省份发布的氢能发展计划来看,“十四五”时期将是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。其中,在各地的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超过10个省市将氢能纳入,包括广东、甘肃、河北、山东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吉林、广西等。

4月7日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发布了《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(2021-2025年)》(征求意见稿),该《征求意见稿》从发展目标、产业布局等多个维度阐述了未来5年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。

具体而言,《征求意见稿》提出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的阶段目标,即2023年前,培育5-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,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,减少碳排放100万吨;交通运输领域,建成37座加氢站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;分布式供能领域,推动在商业中心、数据中心、医院等领域分布式供电/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;开展绿氨、液氢等前沿技术攻关,实现质子交换膜等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,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超过30%。

2025年前,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,氢能产业体系、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,培育10-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,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,建成3-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,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,减少碳排放200万吨。交通运输领域,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,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,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;分布式供能领域,在京津冀范围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供电、供热的商业化模式,建设“氢进万家”智慧能源示范社区,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;建设绿氨、液氢等应用示范项目,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材料及部件自主可控。

我国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

近年来,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,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,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,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,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。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,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。

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,主要包括氢源、氢能储存与输送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。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,包括化石燃料制氢、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;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;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,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;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、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,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;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,积极与国际接轨,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。

图表:2019-2025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工业产值预测

重庆市首批3座加氢站集中开建 我国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

数据来源:中研普华研究院

图表:2019-2025年中国氢气产量预测

重庆市首批3座加氢站集中开建 我国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

数据来源:中研普华研究院

分享到:
收藏
相关阅读
热点关注